關於清境火把節

火把節是源自大陸彝族、哈尼族、白族、納西、基諾、拉祜…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尤其以彝族為主,視其為新年,一般在農曆六月舉行,又稱為「星回節」或「東方狂歡節」。

民國五十年隨著滇緬游擊隊與雲南少數民族落足見晴而流傳到台灣的「清境火把節」,則以「薪火相傳」為主要意涵,除了由居民高舉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並象徵部落團結齊心之外,更希望延續異域孤軍堅苦奮鬥的精神,同時結合雲南少數民族、仁愛鄉原住民與合歡山新移民文化,在霧上桃源清境,共創美好的新故鄉。

清境火把節象徵「照天祈年,除穢求吉,部落團結,薪火相傳」(攝影:ALINA)清境火把節象徵「照天祈年,除穢求吉,部落團結,薪火相傳」(攝影:ALINA)

歷年清境火把節

「清境火把節」最早開始於二○○一年,由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所舉辦「清境一夏」活動中的「雲之南擺夷文化祭」。直到二○○七年原本的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更名改組,並且將清境一夏活動改以「風車節」為主題後,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為延續傳統文化,遂在仁愛鄉農會的協助下,在松崗辦理「清境擺夷文化季」,內容包括:雲之南美食嘉年華、清境火把節晚會、立鷹山原野文化之旅、香水百合DIY,以及清境農特產品展售會等。這是首度由社區居民主導辦理的「清境火把節」,首度在松崗博望新村舉辦,首度由十多家餐廳聯合推出「雲之南美食嘉年華」,首度由數十位居民一起高舉火把、照天祈年,象徵部落團結、薪火相傳,為「清境火把節」的活動意義重新詮釋,創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二○○八年正式以「清境火把節」名稱作為活動主題,清境農特產品展售會也重新以雲南習俗稱謂更名為「清境趕街」登場,在三立台灣台「在台灣的故事」節目全程採訪紀錄,以及各大電視與平面媒體新聞報導下,大幅提昇清境火把節的全國知名度。

二○○九年首度導入哈尼族「長街宴」的概念,此外透過仁愛鄉農會配合「南投花卉嘉年華」所推出的「花田五路」行程,也成功地延伸活動效益。

二○一○年透過「台中市政府記者會」,請台中市長胡志強為活動代言,增加媒體曝光。此外在「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的促成下,在清境火把節晚會當天成立「南投縣雲南同鄉會」,數十位「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的先進特地前來祝賀,留下歷史性的一刻,也開啟清境第二代參與雲南省在台同鄉交流之門。

二○一一年首度將「長街宴」的形態真正呈現在松崗博望新村的街道上,由十多家民宿、餐廳共同推出二四○道菜,從村頭拉到村尾,村內家家戶戶插國旗,猶如回到五、六○年代的眷村;在海拔兩千公尺的高山上,營造出全台獨一無二的場景。此外晚會當天包括中華民國滇邊聯誼會、七彩雲南餐廳所帶來獨特的演出,使得節目精彩豐富,令人目不暇給。

睽違十年之後,二○一二清境火把節晚會再度來到清境國小舉辦,更寬闊的空間、更多元的內容、更熱情的民眾,加上新組織的「清境社區民族舞蹈班」所帶來一系列的成果表演,使得「清境火把節」活動效益更上一層樓。

2012清境火把節,歡樂來打跳(攝影:葉瑞其)2012清境火把節,歡樂來打跳(攝影:葉瑞其)

一年比一年精彩

「清境火把節」是由雲南後裔為主的在地居民,為傳承文化、連繫情感、提昇經濟所共同攜手籌辦的活動;未來也希望打造為雲南在台同鄉聯誼聚會,以及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讓雲南多彩繽紛的文化,在臺灣發光發亮!

撰文:葉瑞其 2012.12.07(本文原載於《雲南文獻》第42期,p.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