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一夏是南投縣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源自於2001年,在歷經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0年碧莉斯颱風的相繼肆虐後,由清境地方產業串聯共同舉辦的產業振興活動。

地震風災的試煉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位於埔里及霧社間的「人止關」道路坍塌,清境聯外交通中斷長達數月,居民生活無以為繼。2000年8月22日,當所有災區正逐步脫離地震的陰霾,〝怪颱〞「碧莉斯」卻再度橫掃清境,當地農作物在一夕之間全數毀損,二十多處房舍遭到重創甚或全毀,遊客望之卻步;清境地區才剛要起步的觀光產業頓時回歸原點。

對許多人來講,九二一之後僅存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只好紛紛出走,告別這一個〝曾經〞美麗的霧上桃源,尋找其他的出路。

天助、人助,必須先自助

選擇留下來的人,體認到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讓整個區域的產業復甦起來;從觀光的角度來看,就是要讓遊客願意來到清境。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集結當地所有單位、業者與居民的力量。大家清楚地知道,整體區域的發展,是無法單靠少數特定的人單打獨鬥所能促成的。也因此,整合當地產業的「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於焉形成。

2001年2月,「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在縣府及重建會的協助下正式成立。同時參與「中台灣觀光產業聯盟」,期盼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再創產業的契機。

促進會成立後,積極結合清境農場陸續籌辦「淨山」、「清境一夏」、「牛戀清境」等活動。其中,「清境一夏」無疑是最重要的宣傳活動。

清境一夏 帶動產業復甦

2001年第一屆「清境一夏」,分為「高山藝文趕集」和「雲之南擺夷文化祭」兩個系列。由東海大學伊志宗老師、高苑技術學院張惠蘭老師協助規劃,除了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和社區居民與業者的熱情響應外,同時邀請了二十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六個表演劇團和街頭藝術家、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同學、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同學共襄盛舉。為期近二個月的活動中,包含:自然與人文的對話─藝術聯展、街頭表演藝術、親子戲劇遊和擺夷文化祭等豐富內容。

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創會理事長施武忠和「清境一夏」活動主推羅介鴻常務理事表示,清境地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足以媲美歐美的原野自然景觀,以及獨特的異域史蹟和擺夷文化。因此,「清境一夏」結合自然的藝術展演以及雲南擺夷文化祭,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特色活動,成功吸引媒體和各界的目光,使得當年(2001)清境地區遊客量即迅速回復到地震前的30餘萬人次,創下災後產業復甦的奇蹟。

高山金馬影展 再創高峰

2002年「清境一夏」由於經費相對有限,促進會決定由社區居民和業者自行規劃辦理。經過多次會議的熱烈討論後,決議保留「雲之南擺夷文化祭」作為文化活動的主軸,強調自然與藝術的部分則改為「清境高山金馬影展」。而開幕活動則彷如嘉年華會般,邀請台中市兒童吉他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各民宿餐飲業者祭出佳餚免費供應所有貴賓和遊客,社區家政班、清境國小、阿里山王子以及原住民的歌舞表演,在商業周刊總編輯王文靜的串場主持下,熱鬧地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消暑活動。

中國時報記者謝禮仲為「2002清境一夏」作了這樣的註解:

16部劇力萬鈞的金馬影展傑出電影

3場歡騰喜慶的雲之南火把節

3000公尺的群峰佈景

2000公尺的翠綠草原

難以計數的星斗天幕

源源不絕的合歡山天然冷氣

沉浸

清境獨享的 一夏清靜

社區營造 創造區域共榮

2002年開始,進入清境地區產業發展的高峰。除了由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主辦的「清境一夏」和清境農場主辦的「牛戀清境」活動更趨成熟外,台大梅峰農場的「梅峰桃花緣」活動也成功推出。此外,由文建會中部辦公室補助的「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劃」,協助成立「清境社區發展協會」,並且展開社區標誌甄選、基礎文史調查、博望新村社區入口壁畫、空間改善規劃、社造研習、社區觀摩、社區學苑、發行社區報、出版文化導覽手冊等十多項社區工作,也都展現初步的成果。在各種主客觀條件的促成下,2002年清境年遊客量創下70萬人次的空前佳績,隔年(2003)更首度突破百萬人次。

清境一夏活動吸引遊客如幟(攝影/葉瑞其 2002.06.30)清境一夏活動吸引遊客如幟(攝影/葉瑞其 2002.06.30)

受SARS風暴影響,2003清境一夏一度暫停。待SARS影響減緩後,在重建會補助下辦理「羊羊得意大樂冰~清境豔陽夏日音樂會」恢復產業生機。緊接著在2004至2006年間,清境一夏分別以「高山趕擺藝術節」、「擺夷撥火高昇節」、「羊遇88潑水節」為主題,於每年暑假接連登場,成功延續效益。

清境風車節V.S清境火把節

2007年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改組後,將清境一夏活動改為「清境風車節」,捨棄了地方文化元素;由社區居民組成的「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為延續固有文化,於是從2007年起自行籌辦「清境火把節」。而在九二一重建會解編後,清境一夏活動也失去最主要的經費補助來源,2009年之後的「清境風車節」遂逐漸改由清境農場及統一商場主導。每年暑假,數以萬計的小風車點綴在觀山牧區和清境小瑞士花園,持續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整理&撰稿:葉瑞其 2014.11.20(刊載於《臺灣小瑞士:清境文化再造軌跡專輯》,p.0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