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38678
「組織」(Organizing)為將工作做妥善與結構化的安排,以達成組織目標。「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組織內有關工作任務的正式安排;通常會以「組織圖」(Organizational Chart)的方式呈現。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9340
企業的人力資源常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組織對待員工的方式,對組織的績效有很大的影響。人力資產指標(Human Capital Index)研究指出,以員工為導向的人力資源(People-Oriented HR)可以創造出優渥的股東價值,並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7856
「群體」(Group)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互動且相互依賴的個人,結合在一起以達成特定的目標。「正式群體」(Formal Group)是由組織所設立的工作群體,而有特定的任務及工作,其目的是達成組織目標。「非正式群體」(Informal Group)是因友誼或共同興趣而行成的群體,多屬社交性質。
常見的正式群體如:「指揮群體」(Command Groups)、「任務群體」(Task Groups)、「跨功能團隊」(Cross-Functional Teams)及「自我管理團隊」(Self-Managed Teams)等。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13716
幾乎所有組織都無法避免變革。
「靜水行船」與「激流泛舟」是用來比喻變革過程的兩種觀點。直到1980年代末期之前,「靜水行船」都還能適切地描述管理者所面對的狀況。Kurt Lewin提出成功變革的三個步驟,依序為:「解凍」→「改變」→「再凍結」。根據Lewin的三步驟理論,變革是用來克服偶發的阻礙(風雨),之後就恢復穩定的平衡狀態。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15414
「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是指人在工作中的行為。組織行為並非顯而易見的,它就像冰山一樣,只有少部分露出在外,其它大部分則隱藏在水面下。
組織行為(OB)的目標在解釋、預測與影響員工的行為。包含:員工生產力(Employee Productivity)、缺勤(Absenteeism)、離職(Turnover)、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與職場不良行為(Workplace Misbehavior)等。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16726
「溝通」(Communication)是意思的傳達及瞭解。如果收訊者所認知到的想法與觀念,和送訊者所欲傳達的是完全一樣的,就是「完美溝通」。許多人常誤解的是:良好溝通是指清楚瞭解訊息的內容,而不是指對訊息的同意。
管理溝通包含:兩人或兩人以上的「人際溝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以及「組織溝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即組織內所有的溝通型態、網路及系統。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38960
「激勵」(Motivation)是指透過影響人們的內在需求,而加強、引導和維持其努力行為的過程。激勵的三個關鍵要素為:投入、方向、持續;即全力「投入」工作,朝向有利於組織的「方向」,並且能「持續」其努力。
早期的激勵理論中,最具代表性有: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McGregor的「X與Y理論」、Herzberg的「雙因子理論」,以及McClelland的「三需求理論」四種。
- Details
- Category: 管理學/管理概論
- Hits: 24733
「領導者」(Leader)是可影響他人又擁有管理職權的人。而「領導」(Leadership)就是領導者的工作,是帶領並影響團隊朝目標邁進的過程。領導是管理的四大功能之一;理想上,每位管理者都應該是領導者。
早期的領導研究,主要著重在領導者本身(領導特質理論,Leadership Trait Theories),以及領導者如何與成員互動(領導行為理論,Leadership Behavior Theories)兩大類。